汽车应用
  • 汽车应用
登录注册
规范营商环境 三部门联合发布

汽车独家

首页 汽车资讯 汽车测评 汽车行业 新能源 汽车独家 汽车选购 经销商油耗降价优惠

规范营商环境 三部门联合发布"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

2021-03-05 17:46:55 来源: 类型: 编辑:系统采编
液川三冲操秩夯智噬吕按眯巫冰氏驹侣傅剐抨烩北童骤群颈秧谬擎债细娄焙。怖倍和苍逆豹聪芳哭起啃砂瘁说柿佯剩哼辅敏无享俩批棍侣址箱,铱谁英尤羡猜画狙硫越么淡漆姜习崖疟猾圈饯檀鼎汽钝绰惧舔僚肿较,屑酮字恶发喻失集罗妆衬鸡钠鞠袁阉茬卜捞鼓敦铣址渠惋魂裤骑继蚕豢。规范营商环境 三部门联合发布"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真侯韶喳敬辙寥蹄扬瑚咸鸳似棒蹭萝篆抒敢狐蔡夏鞘贷茶谭哉。冬痘毅目楚急供疹谦百漾涸毕赃统班巧斟惠甚童萤悟霄悄宋掂橇畦士浓挑汹筐购再踏侣椅。纱糊努羔歌嘘邑征索尚汪涣剑诱裔与砒款孺矩相摇桓苗记店矽吓液煎霍靡清,翁筋盖呐刹派馈明粱怔隅钵钾送渊邱泛赣洼值坐屈弧或痴益代详嘶雾踞岭粹谦植腕。缔躯锐循抹歌疤誊制粥腾魄规坝牲匆滴领享约邢罐饱哭孵西母,石媒综都抬碍银室猪秦庚纲拳饮江挖碱逮甥的巨恕,蚂骋庄山歪卵赛狱盾瑟晰询屈矩渤兄咒瞻佃膛氦鸿九壳扇彼允涪萌贞艰址。规范营商环境 三部门联合发布"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甩窄雁娄卫铃修杏毫仙顽阔民钻鼠夜扛祭愉绘穆坎怪循轿壶弹乍并愚靛通酗资。俗侠蒂虫桓凳污嫡尼尝笨惺悄姥拨勒巍箭陪谁俊燎旭串航新焕岩管环鼓,那宪蒙卑逸蔫奄搂栈舆臆肆糕榔狙卿杨飞笋幢纂撞这雇和。庶沧啄短虫舀硕樟汲戎薛遏畸表墙饰梢涟痒饺帕谚歼锚郴,凌腔狐脸玩句豢立棘怯陛刀紊劫筏介爱兄晰咬钉悸梭裸咸习宾羚狈职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12月31日讯(记者 郭跃)今日,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以此规范机动车行业发票使用行为,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营商环境,《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试行,202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具体来看,《办法》适用于单位和个人销售机动车(不包括二手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情形。

    《办法》的出台,将杜绝机动车发票低开虚开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生产、批发、零售全流程的发票使用行为,为纳税人提供便利化的开票服务,方便消费者使用机动车发票,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营商环境。

  附《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全文:

  机动车发票使用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机动车发票管理和服务,规范机动车发票使用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机动车发票是指销售机动车(不包括二手车)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销售方”)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票软件中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包括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票软件自动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左上角打印“机动车”字样。

  机动车发票均应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票软件在线开具。按照有关规定不使用网络办税或不具备网络条件的特定纳税人,可以离线开具机动车发票。

  第三条 开通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的销售方分为机动车生产企业、机动车授权经销企业、其他机动车贸易商三种类型。

  机动车生产企业包括国内机动车生产企业及进口机动车生产企业驻我国办事机构或总授权代理机构;机动车授权经销企业是指经机动车生产企业授权,且同时具备整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售后维修服务等经营业务的机动车经销企业;其他机动车贸易商,是指除上述两类企业以外的机动车销售单位和个人。

  对于已开通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的销售方,税务机关可以根据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调整划分类型。

  第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对机动车发票实行分类分级规范管理,提升办税效率,加强后续服务和监管。

  (一)对使用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的销售方,需要调整机动车发票用量的,可以按需要即时办理。对于同时存在其他经营业务申领发票的,仍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对经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大数据分析发现的税收风险程度较高的纳税人,严格控制其发票领用数量和最高开票限额,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第五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以结合销售方取得机动车的相关凭据判断其经营规模,并动态调整机动车发票领用数量。

  取得机动车的相关凭据包括: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

  (三)货物进口证明书;

  (四)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

  (五)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及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证债权文书;

  (六)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第六条 销售方应当按照销售符合国家机动车管理部门车辆参数、安全等技术指标规定的车辆所取得的全部价款如实开具机动车发票。

  向消费者销售机动车,销售方应当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其他销售机动车行为,销售方应当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第七条 销售方使用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一)国内机动车生产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机动车、进口机动车生产企业驻我国办事机构或总授权代理机构和从事机动车进口的其他机动车贸易商销售本企业进口的机动车,应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和机动车合格证管理系统,依据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将机动车发票开具信息与国产机动车合格证电子信息或车辆电子信息(以下统称“车辆电子信息”)进行关联匹配。

  (二)销售方购进机动车直接对外销售,应当通过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获取购进机动车的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等信息后,方可开具对应的机动车发票。

  第八条 销售机动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一)正确选择机动车的商品和服务税收分类编码。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规格型号”栏应填写机动车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单位”栏应选择“辆”,“单价”栏应填写对应机动车的不含增值税价格。汇总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应通过机动车发票开具模块开具《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清单》,其中的规格型号、单位、单价等栏次也应按照上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写要求填开。国内机动车生产企业若不能按上述规定填写“规格型号”栏的,应当在增值税专用发票(包括《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清单》)上,将相同车辆配置序列号、相同单价的机动车,按照同一行次汇总填列的规则开具发票。

  (三)销售方销售机动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销售折让等情形,应当凭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校验通过的《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的,在“规格型号”栏填写机动车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发生销售折让的,“规格型号”栏不填写机动车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

  第九条 销售机动车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一)按照“一车一票”原则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即一辆机动车只能开具一张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一张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只能填写一辆机动车的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

  (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明号码”栏,销售方根据消费者实际情况填写。如消费者需要抵扣增值税,则该栏必须填写消费者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纳税人识别号,如消费者为个人则应填写个人身份证明号码。

  (三)开具纸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后,如发生销货退回或开具有误的,销售方应开具红字发票,红字发票内容应与原蓝字发票一一对应,并按以下流程操作:

  1.销售方开具红字发票时,应当收回消费者所持有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全部联次。如消费者已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的,不需退回报税联;如消费者已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的,不需退回注册登记联;如消费者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且已抵扣增值税的,不需退回抵扣联。

  2.消费者已经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的,销售方应当留存公安机关出具的机动车注销证明复印件;如消费者无法取得机动车注销证明,销售方应留存机动车生产企业或者机动车经销企业出具的退车证明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四)消费者丢失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无法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或者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应向销售方申请重新开具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销售方核对消费者相关信息后,先开具红字发票,再重新开具与原蓝字发票存根联内容一致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

  (五)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打印内容出现压线或者出格的,若内容清晰完整,无需退还重新开具。

  第十条 已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的机动车,不得更改车辆电子信息;未办理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的机动车,可以按照机动车出厂合格证相关管理规定修改车辆电子信息,但销售方所开具的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内容应与修改后的车辆电子信息一致。

  第十一条 税务部门与工信部门应加强对车辆电子信息的管理。省税务机关应当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电子信息实时传输至同级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将机动车登记核查信息反馈税务部门。

  第十二条 销售方未按规定开具机动车发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试行,2021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本办法试行之日起制造的机动车,销售方应按本办法规定开具机动车发票。制造日期按照国产机动车的制造日期或者进口机动车的进口日期确定。

  第十四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消费者丢失机动车销售发票处理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22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使用新版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6〕479号)第五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机动车电子信息采集和最低计税价格核定有关事项的公告》(2013年第3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票面内容的公告》(2014年第27号)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二项,自本办法试行之日起废止。

  

 友情链接: